家乡的风俗500字六年级作文优秀作文

时间:2025 07 12 02:31:46 作者:皮皮侠 字数:5660字

风俗就是个人或集体的传统、传承的风尚、礼节、习性。形成风俗的事件都挺大,挺普遍;而习俗可大可小,可普遍也可特殊细小。书包范文为小伙伴们带来了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600字(优秀3篇),希望可以抛砖引玉,帮助到大家。

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篇一

每个人都有家乡,每个家乡都有自己的风俗,我的家乡也有。我的家乡在河北承德,接下来,就来听听我讲我家乡承德的过年风俗吧!

我们家乡的春节别有一番特色,从除夕到正月十五,每天都有精彩。那我们从除夕说起:

除夕是最值得让我们庆祝的一天。因为这一天,除了特殊原因,不管多远,都要回来和家人团聚,吃年夜饭。吃完年夜饭,到室外看烟花在夜空中绽放,聆听四处的祝福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我们燃放的烟花越来越美。除了八点的联欢晚会,到了午夜零点时刻,我们又能听到鞭炮和烟花声。为什么呢?原来是为了迎接新的一年啊!

大年初一的早晨,我们必须吃饺子,这是我们的传统习惯。初一到初十,我们都要走亲戚,到亲戚家拜年。无论是我们做客,还是亲戚来做客,小孩子肯定是赚足了便宜。因为他们会都到大人的压岁钱,手拿压岁钱当然开心了,别提多高心了!

正月里各个商家初次开门都会燃放爆竹,企业开工一般在初六之后。正月里我们会每家都准备饭菜,全村人都去吃。

正月十五又是一个重要的节日,家家户户都购买汤圆吃。

家乡的春节多姿多彩,最快乐的要属我们小孩了。除了过年有红包外,最开心的是我们可以开心的玩耍。

春节是快乐的节日,是丰收的节日,让我们一起来庆祝吧!

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篇二

故乡的山,是故乡的水,故乡就像一坛埋藏在地底的酒,每每闻到酒酿的香气,我就不由得想起一砖一瓦都藏满历史的故乡——湖南益阳,想起故乡的甜酒酿。

过年吃甜酒酿在我老家是一种传统与风俗,是辞旧迎新的最好打开方式。每逢过年,奶奶拿出一大盆烧好的,凉透了的糯米饭,然后分装到二十几个瓷碗里,再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块酒曲,两个手指来回搓动,酒曲粉均匀地落在了饭粒上。接着用筷子把最上面的一层饭拨开,再洒一次,这样来来回回好几次后,倒入一个大缸里,压紧。奶奶告诉我,要让每一粒米饭上都有酒曲粉,这样才能充分发酵,做成酒酿。我也学着奶奶的样子来回搓动,好奶在做好的酒酿中间,钻了一个洞,是为了酒曲呼吸,最后把盖子盖上。

“出酒了,出酒了!”三天后,我们打开盖子,一股沁人的酒香立刻涌了出来,奶奶把酒酿舀进锅里,我的目光也跟随着被舀进了锅里;不一会儿,水烧透了,香甜的米粒在锅中翻腾,我的心也跟随一起热舞。奶奶为我盛了一碗酒酿,我接过来吹了吹,仰起脖子就喝。“小心烫!…”不等奶奶说完,一小碗甜酒酿早就无影无踪,我已经自己去添一碗了。奶奶看着我一口气吃了很多,表情和我一样满足,其实她一口都还没吃呢!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啊!隔壁的小妹妹也赶来凑热闹了。

“吃了甜酒酿,万事都吉祥。”乡民们,过节都爱吃甜酒酿,尤其春节、祭祀和庆典活动更是如此,除夕是要守岁的,即通宵不眠,大年初一吃甜酒酿,还有驱魔避邪平安长寿的寓意。

“四方食事,不过一碗人间烟火。”奶奶的那一碗甜酒酿就是亲情,节日的盛宴,包裹着平淡凡人心。家乡的风俗牵引着叫嚣的馋虫,来一碗甜酒酿吧!

家乡的风俗500字作文六年级 篇三

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,虽普天同庆,可各地的风俗略有不同。我是榆林人,有趣的榆林春节容我与你道来。

榆林人的春节,过年前的一个月就开始了,一直到正月十五吃元宵、闹秧歌、转九曲、观灯、放花才算基本结束。榆林人讲究过富年,对于年货的准备极为重视,腊月里踏进集市会看到一派热闹非凡的红火景象。

腊月二十三的时候,榆林人要送灶王爷上天。农村有一些地方会吃上一顿猪肉烩粉捞饭,还有一些地方吃上一顿杂面,燃放烟花爆竹,送灶王爷和灶王奶奶。

最具有特色的。就是忙前忙后做年茶饭。年前几乎家家做油馍馍。油馍馍是用水兑上软米浸泡一夜后捞出来,再在碾子上碾成面,再兑水揉成团,发酵一夜,然后做成环状,在油锅上炸熟即可食用了。

油馍馍讲究小巧玲珑,颜色金黄,味道鲜美,醇香可口。

榆林人腊月也要蒸白馍馍。白馍馍上还要点上可食用的红红绿绿,图个好吉利。

我们榆林人过春节准备的特色美食还有“拼三鲜”,这可是一道大菜,它烹制繁杂,用料众多,有红烧猪肉,炸丸子,炸佛手,炸酥肉,煮羊肉、鸡肉,涮片粉,蒸酥肉,水丸子,做出来后那真是稠稀相间,色香味俱全,诱人的味道让人直流口水。

榆林过年美食丰富,文化娱乐活动也不少。在我们名满天下的老街有多种文化娱乐活动,万佛楼、钟楼、鼓楼的楼台上有陕北民歌、戏曲、说书表演,街道上张灯结彩,各路秧歌表演热闹非凡,到处欢声笑语。

榆林的春节,真是丰富多彩,欢迎远方的朋友来榆林过大年。